善待古树,守护城市底蕴
发布时间:2023-05-05
来源:原创
作者:admin
绿城南宁
因绿树成荫而显得生机勃勃
因古树参天而积淀厚重历史
我们曾以为,在城市拥有一个用钢筋和混凝土围成的叫房子的东西,便可以是这个城市的永久主人了。其实,这个想法太天真,我们只不过是一名匆匆过客,而那些古树才配得上是城市土地上永久的“原住民”。 古树或匿身于公园、或隐藏于闹市大院里、或挺立于路中央,无论城市如何变迁,它们依旧扎根在那里,迎朝云送晚霞、守日月候星辰,把灵魂植根在城市的土壤中,而城市蕴含的文化血脉也沿着树根、树干、树枝、树叶而行,城脉搏动,古树永存。
近年来,南宁市坚定不移实施“生态优先”战略,推行“一树一策”,不断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,开展全市古树名木普查,坚持保护与养护有机结合,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常态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,厚植生态文明底色,为绿满八桂增加绿量。 以南宁市良庆区为例,良庆区就地保护或避让的古树名木主要有:在建项目弘良路1株、夏林路2株、大唐新希望臻园16株、阳光城大唐檀境22株。已经建成的有庆林延庆路口1株、良玉大道2株、盛邦滨江府5株。
2016年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及查缺补漏结果显示,南宁市现有登记建档古树名木1.3万多株。古树树龄在1000年以上实施特级保护的23株;树龄在500年以上不满1000年实施一级保护的217株(含名木36株);树龄在300年以上不满500年实施二级保护的634株;树龄在100年以上不满300年实施三级保护的9800多株;准古树(参照三级实行保护)2400多株,古树群42个。现有古树名木分属于54科125属185种,数量较多的树种为龙眼、榕树、樟树、荔枝,约占全市古树名木的73.8%。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,城市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,给古树的健康生长带来了一定影响。南宁市严格古树名木移植审批,加大古树名木执法力度,通过加大执法和惩处力度,严厉打击盗砍盗伐,非法采挖、运输、移植,损害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行为,做到及时发现、及时制止、及时从重从严查处。
对城市建设项目范围涉及古树名木的,按照《广西壮族自治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》相关规定严格进行审批;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无法避让的,就移植的必要性和移植方案的可行性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或听证会,并到现场调查核实,公示移植原因,接受公众监督;对没有达到移植条件的,采取最大限度地避让和原地保护措施,并确定保护范围。
古树与其说是树,还不如说是一部史书,其枝杆和树皮都遗存着历史的印记。古树,是美景,是人们的精神寄托;古树,是一段故事,是一部传说,善待古树,守护好“活文物”,就是传承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。